学习《电力系统“碳达峰·碳中和”路径与重大问题探讨》心得体会
4月8日晚,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州同志,作了题为《电力系统“碳达峰·碳中和”路径与重大问题探讨》的主题报告。报告中,张教授介绍了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国际形势、国家战略以及中国的具体行动方案,具体内容如下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宣誓我国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,今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,“十四五”是碳达峰的关键期、窗口期,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。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已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,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内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总抓手。
目前为止,全球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或愿景,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,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我们的发展任务相比于发达国家更重,因此,如何协调发展与“双碳”目标,是我们需要有别于发达国家考虑的问题。
欧美主要国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实现碳排放自然达峰,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,减排目标倒逼下完成主动达峰,同时还要满足经济发展所需环境空间,面临较大统筹平衡压力。长期看,欧美国家推进的碳税征收将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,抬高发展成本,降低我国经济竞争力,为此,达峰路径不仅影响经济总量空间,还将倒逼经济竞争力提升,事关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。因此,我国主动减排不同于欧美自然达峰,需立足全球视野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转型路径。
电力行业未来承担的碳减排实物量为主约束,研究“双碳”目标下电力系统承担的减排责任、发展路径、达峰时间、水平及与全社会碳达峰的关系,以及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电力系统深度低碳、零碳和负碳三种不同情境下的发展路径、技术需求、转型成本和政策市场机制建议。
未来,我们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。首先,评估电力系统碳预算,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,统筹考虑国际经验、不同行业发展和减排难度,研究2020-2060年我国电力排放总预算;其次,设定基础边界条件和参数,预测经济增长、能源电力需求、政策目标、资源潜力、技术经济性发展等关键边界条件;第三,对不同发展情景分析优化,提出电力减排路径,以外部成本内部化和约束性指标兑现“双碳”目标,设定深度低碳、负碳和零碳等不同情境并优化得到关键水平年能源电力场景,提出电力减排路径和关键影响因素;第四,对比分析不同转型路径并提出技术政策需求,研究减碳目标倒逼下转型所需的技术、成本、产业和政策条件,提出政策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