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同范本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合同范本

中日合办的借款合同

时间:2023-08-20 00:33:21
中日合办的借款合同[此文共4645字]

中日合办的借款合同

  篇一:汉冶萍往事——送《重钢》版

重钢的源头——汉阳铁厂及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往事

股份公司高线厂 李春海

大家都说我们重钢是汉阳铁厂内迁来到重庆的。在听过无数遍以后,好奇心驱使我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。就让我们从三个人物和三个阶段回顾我们那段历经曲折、多灾多难,又百转千回的历史

第一位牛人——张之洞

张之洞(1837~1909),享年72岁,直隶南皮人(现河北省南皮县),自幼博闻强识,文才出众,13岁中秀才,16岁中顺天乡试第一名(叫做解元),26岁中会试第三名(不是我们常说的探花郎。乡试考中的考生乘坐“举人”,第一名为“解元”;会事考中的考生被称作“贡生”,第一名为“会元”;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“进士”,第一名为“状元”或“殿元”。连续考中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的第一名,被称作“连中三元”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,有13人能够连中三元,他们是:唐朝的张又新、准元翰;宋朝的孙何、王曾、宋庠、杨臵、王若叟、冯京;金朝的孟宋献;元朝的王崇哲;明朝的商辂;清朝的钱檠、陈继昌),与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并称晚清“四大名臣”。他提出的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,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。张之洞平生有两大历史贡献:第一,他推动了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迈向现代化的转变。张之洞是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、东南大学前身——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 ……此处隐藏3875个字……人才,并在汉阳铁厂创办培训班,培养技术人才,同时着手对铁厂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,把衙门制度改为企业管理制度,改变了官办衙门作风,还派驻军把守等一系列举措。

借款日元引进平炉

皇帝批准成立汉冶萍

经过两年在安徽、湖南等地考察,1898年,张之洞、盛宣怀合奏,决定在萍乡采煤炼焦,成立萍乡煤矿总局。这样一来,解决了燃料问题。但是,质量又出问题了,生产出来的产品脆裂。无奈,盛宣怀派精通外语的李维格带着大冶铁矿石、萍乡的煤、焦炭、生产的钢铁到英国,请钢铁化学专家化验。结果出来了,问题出在炉子上。

李维格回到国内,提出换炉子,建议从英国购进,但资金上又遇到困难。

盛宣怀心里不是滋味,从他接手铁厂后,就一直没有消停过。这时,

日本得知消息,愿低息贷300万日元给盛,条件是将铁厂所有矿山作抵押,用大冶铁矿的矿石偿还,分30年还清。在政府、民间资金无法筹措的情况下,盛宣怀于1904年,与日方签订了《大冶预借矿价合同》。借款300万日元,引进了30吨7座平炉,从年生产能力3万吨提高了30万吨,开始出现短暂小盈利,这对多灾多难的铁厂而言,已经不容易了。

然后,到了1907年,由于中国的关税控制在外国人手中,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,铁厂又开始出现亏损。这时,清政府颁布了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几个条例。在这种情况下,盛宣怀为了解决资金不足, 于1908年上奏清廷,申请将大冶铁矿、汉阳铁厂、萍乡煤矿三家合并。3月26日,经光绪皇帝批准,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,由官督商办改为完全商办公司,计划在民间招股2000万,每股50元。盛任总理,起草了汉冶萍公司章程,一年一次召开股东大会,总部设在上海。

 

《中日合办的借款合同[此文共4645字]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

Copyright © 2023 美联文秘网 www.yibeikafei.com 版权所有